日期:2025-11-05 05:23:31

来源:赶碳号科技
浙江衢州,因为孵化出光伏黑马一道新能而闻名于光伏圈。当下,这座城市同样因残酷的光伏淘汰赛而承压。除了接管了经营困难的一道新能以外,今年7月,已出险的棒杰股份与江山经开区管委会解除了投资协议。今年9月,极晟光伏被申请破产重整。
10月底,衢州又有一家光伏企业宣布全面停产,而这家企业幕后的实际老板,市场传闻竟然是曾担任隆基绿能研究院副院长的——李华。
衢州“暴雷”光伏企业不完全统计;赶碳号根据公开信息制表
01
尚未投产,就已关门
2025年10月31日,浙江衢州光伏电池企业新一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停止运营的通知:近期,国家针对光伏产业作出重大政策调整,对行业产能实施更严格的调控。受此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经股东会慎重研究,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现决定自2025年10月31日起全面停止公司各项运营活动。
据新一新能源的一位前员工透露,公司此次停产遣散员工,按照N+1予以了补偿。
客观说,在行业无比艰难的当下,一家跨界新秀在清盘时没有溜之大吉,而是照规办事,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同样,据说棒杰股份在停产时对员工同样善待,好聚好散。当然,新一新能源的善后,据说有地方政府兜底,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无论是扬州还是衢州,没有选择死扛,而是让光伏企业市场化地退出,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赶碳号对此高度赞同,光伏去产能,本该如此。
在此之前,新一新能源对赶碳号来说是一家陌生企业,从来不知道在BC阵营里,还有这一号人物。
公开信息显示,新一新能源成立于2023年3月,以政府产业基金投资为主,法定代表人为倪志荣,主要从事新型高效晶硅电池、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工作。
该公司计划生产TBC电池及组件产品,公司计划总投资65亿元,建设规模为8GW太阳能高效电池和12GW太阳能高效组件,项目共分两期建设,其中,首期项目用地348亩8GW电池+2GW组件,二期300余亩10GW组件。
至发布终止运营公告日,该企业还没有投入生产,仍处在厂房修建以及设备采购阶段。
新一新能源为什么停止运营呢?
从公司发展历程来看,新一新能源于2023年3月成立,正处于光伏行业的高光时刻,如果进展顺利1-2年便可投产,但是截至2025年10月,公司还未完成设备采购以及大规模车间人员招聘。这家公司的进度或者说执行力,实在差了点意思,成立时尚属光伏最赚钱的时刻,停业时已是深冬。
令人有些不解的是,公司股权架构显示,除了衢州地方国资合计持股高达39.2%以外,一道新能竟然也参股了9.8%。正常情况下,既有地方政府出钱出地出厂房设备,又有一道新能的技术与市场加持,新一新能源不至于大志未酬就胎死腹中。
这个冬天有多冷,新一没想到,估计一道也没想到。2025年4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衢州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案》的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公示表。公示显示,衢州工控下属子公司与 北京睿汇海纳科技产业基金(有限公司) 签订协议,收购一道新能17.46%的股份,并拟通过表决权委托协议取得创始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手中持有的一致行动人持股表决权。
02
谁是新一新能源真正的老板?
知情人向赶碳号爆料,新一新能源的真正老板另有其人。
公开信息显示,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倪志荣。倪志荣除了控制新一新能源之外,还是海安浩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倪庄建筑装饰中心的法定代表人。海安浩力新能源的经营范围包括光伏设备和元件的安装与销售,但并不涉及生产,且公司没有相关的专利等知识产权。
以此来看,倪志荣及控制企业并不掌握生产相关TBC电池及组件的技术。新一新能源离职员工向赶碳号透露,公司的实际幕后老板是李华博士。
看到这个名字,光伏人应该都不会陌生。早前,隆基中央研究的一位副院长也叫李华,同样也是从事BC技术的研发工作。
李华曾任隆基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光伏电池技术研发工作。
网上的公开信息显示,自2017年起,其带领团队在高效电池领域持续创新,累计创造9项世界纪录:2019年以24.06%的PERC电池转换效率打破行业认知上限,2021年实现TOPCon电池25.09%、P型TOPCon电池25.19%的转换效率突破,2022年主导研发的HPBC电池效率达25%,并计划提升至26.5%。
官方公开信息中并没有李华从隆基离职的消息。查阅隆基绿能公告,李华博士最近一次出现是在2023年半年报里,其持有11,2000股限售股,在此之后就消失了。当时,行业一度传闻李华加入了某头部企业,但该信息从未获官方证实。
知情人士透露,最近李华已经被隆基起诉违反竞业协议,相关案件已经于2025年11月3日、也就是昨天,在泰州当地法院开庭。
综合上述信息,李华应该是依靠其个人掌握的BC电池技术,在从隆基离职后开办了这家光伏企业,原本打算生产TBC电池,直到被隆基起诉,企业也确实没有办法继续开办下去。
根据2022年隆基官网的报道,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高效单晶双面电池组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中,该项目主要完成人是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李华博士团队。
据悉,李华在执行隆基研发期间为PERC技术发展的确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同时也犯下过致命错误。其主导的HPBC项目,客观上就给隆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宝贵的时间与机会成本。从某种角度上说,如果当时一次做对,现在的光伏行业可能未必会这么卷。即使如此,赶碳号熟识的隆基高管也好普通员工也罢,从未对李华报以恶声。
新一新能源前员工向赶碳号透露,李华早在2023年5月时就已经在新一新能源主持工作了,内部职务为公司总裁。
随后,李华为了规避相关竞业限制,使用那某、王某某、陈某某等化名在公司开展工作。根据新一新能源宣传资料,该公司从事的正是TBC电池技术,这与李华在隆基时的HPBC电池技术,具有高度重合性。
直至2025年8月底,其竞业限制解除,李华才正式在新一新能源用其本名开展工作。这位前员工评价:“李华这个人刚愎自用,权力欲很强,什么事都要听她的,动不动就开人。”
虽然其竞业限制期已过,但也许是隆基的法务团队已经收集了其在竞业期间违反竞业协议的证据,才最终决定起诉李华。
对于目前陷入与隆基竞业纠纷的李华而言,这种情况下很难再开展相关工作,再加上当今光伏行业的格局重组,可能导致李华不得不终止公司的运营。
巧合的是,在此前隆基已对另外一位李姓员工离职员工发起了诉讼——该员工并非李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显示,李某兰与隆基公司于2022年8月19日解除劳动合同,隆基公司于2022年10月10日开始向李某兰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截至2023年6月已支付74979元。
诉讼中,隆基公司提供了2023年2月至3月期间拍摄到的李某兰在与隆基公司有竞争关系的某光伏企业生活、工作的照片、影像,足以对李某兰违反竞业限制义务产生合理怀疑,李某兰否认在该公司工作,但无法对上述照片、影像作出合理解释,一、二审法院据此判令李某兰返还隆基公司支付的部分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有了前面这起案子打底,估计隆基对于起诉李华也有一定的把握。
后 记
抛开竞业与知识产权不谈,这事对于当下的光伏“反内卷“或许不是一件坏事。
如果没有头部老玩家扩产,没有新玩家跨界,光伏本来没有这么多产能。在这一轮周期里,头部光伏企业的高管特别是”身负绝学“的技术型高管,在资本与地方政府双重加持下辞职创业,从某种角度上说,至少也是光伏内卷的原因之一吧。
巧合的是,新一新能源的股东单位、一道新能的创始人刘勇,当年也正是来自隆基。其后来在中来股份任职期间,还曾多次到衢州考察项目,对接地方关系。现在,同样是出自隆基的李华,也选择了到衢州创业。据说,两人关系很好——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衢州的确是光伏人创业的乐土,只不过时点与运气稍差。
行业尚未走出低谷,产能出清的烈度将会越来越猛,令人难堪的故事也会越来越多。光伏瓜友们,坐稳扶好。
编审:侦碳
欢迎转评赞!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郑州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