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8-12 06:22:38
2013年早春,福建漳州的香料加工厂里弥漫着浓烈的辛香气息。吕文扬捏起一粒暗红色的丁丁香亚博,眉头微蹙——这种全球年贸易量超万吨的调味品,在中药典籍中仅被归类为“温中散寒”的辅料,其核心药效成分始终未被阐明。
回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实验室,吕文扬组建了跨学科团队。他们从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等主产区购入不同批次的丁香样本,发现其挥发油含量差异高达37%。“必须破解这片‘味觉迷雾’。”他在实验日志上写道。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团队成功分离出87种化合物,其中丁香酚占比38%-89%的现象引发深思。
2015年发表在《Natural Product Research》的论文揭示了关键突破:丁香酚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是常规抗生素的3.2倍,且不易产生耐药性。这验证了吕文扬的猜想——丁香的药用价值可能远超调味范畴。此后两年,他带领研究生深入广东潮汕地区,发现当地胃病高发灶与民间丁香土方使用的统计相关性,这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
“香料与药物的界限,不应该被传统认知固化。”吕文扬在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答辩中强调。当团队尝试将纳米包埋技术应用于丁香酚时,其生物利用度从15%跃升至62%。尽管2020年的动物实验显示高剂量仍存在肝毒性风险,但修饰后的衍生物已显示出治疗口腔黏膜炎的显著效果。
如今,吕文扬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来自斯里兰卡的丁香标本,旁边是用3D分子结构软件绘制的丁香酚改造方案。从厨房调料到潜在抗癌候选药物,这场跨越十二年的研究,正在改写一颗“小果实”的命运。
发布于:河南省郑州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