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6 05:41:00
“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在中车长客高铁装配制造工艺领域,这句顺口溜代代相传,说的是装配工人对工艺流程熟练程度的严苛标准——对工艺文件内容完全熟悉,每一操作细节都符合操作规程,做到“一口清”。
在中车长客国铁事业部制造中心装配产线组,事业部装配一产线车辆电工、高级技师姚智慧向记者介绍:“装配产线组负责高铁列车的组装工作,大家熟知的‘和谐号’‘复兴号’
都在这里装配完成。而装配是高铁动车组生产极为关键的核心工序,我们每列车有近2万根线缆、4万多个零部件,都是在我们装配产线组装完成的,所以对我们对技能水平的要求非常高。”
要求高到什么程度?姚智慧举了个例子:“就比如在生产攻坚时应用到的‘微缩梅花烙’连接器焊接技术,需要在筷子头大小的面积上完成7个连接点、不足1毫米的精准焊接。”
为了达到高要求,中车长客的高铁工人严格遵循装配工艺“一口清”操作文化,将在动车组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操作标准都背诵下来。在作业过程中,通过流利复述工艺文件,严格遵守工艺标准以及多次检查与核对,确保高铁装配“零差错”。
“我们每天面对数以万计的零部件装配,每一步操作我们都要烂熟于心,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零差错。”姚智慧说。
不仅如此,记者在装配产线上看到,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会印上操作者的“工号标牌”。姚智慧介绍,“这是我们实行的实名制作业法,这是一份质量承诺,更是中国高铁工匠精神的印记。这些‘钢铁签名’将伴随着中国高铁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是中国地铁、动车组和磁浮列车的摇篮,是我国核心的轨道客车研发、制造、检修及出口基地,主营业务包括轨道交通客运装备研发试验、产品新造、检修运维、机电总包业务和战新产业系统解决方案业务。从2015 年,工艺文件“一口清”成了技术工人的必备技能,并逐渐发展为企业文化。如今,在工艺文件“一口清”的基础上,产线还通过广泛应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智能装备,为高铁工人的技术能力赋能。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爽、王禹欣 见习记者张楠)
郑州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